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

时间:2024-01-09 11:45:15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大家在观看冬奥会的时候,很多人都对短道速滑项目很感兴趣,因为比赛的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那么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1

短道速滑冰刀刀尖触及到终点线作为选手冲过终点的标志。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的冰刀刀尖触及到终点线就算是完成了比赛。

短道速滑运动员都是蹲下身体,把手背在身后完成比赛的,以冰刀是否触及终点判定为是否完成比赛。

短道速滑的装备

短道速滑项目用品主要由冰刀和鞋子,冰刀养护用品和防护用具组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必须要穿着以下防护装备,短道速滑安全头盔,耐切割手套或皮革制成的连指手套,由防割防扎耐用材料制成的护踝,长袖长裤连身服,带有软垫的硬壳护膝,能够保护颈部动脉的护颈。

短道速滑的规则是什么

进行短道速滑比赛的时候,采用淘汰制的方式,首先进行小组预赛,用时最短的队伍直接进入下一场比赛,其他的队伍进入复赛,500米1千米的决赛一般只有4个人参加,1500米以上会有6个人参加,所有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出发,比赛站位需要进行抽签,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来定比赛的排名。

短道速滑比赛一般每组队员要进行三到四次的比拼,如果是接力比赛,还要进行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短道速滑比赛因为是比赛速度

因此为了避免运动员们尽可能的少受到损伤、或被冰刀切割,就需要带上防护用具,比如头盔可以保护头部组织免受外力侵害,另外为了保护眼睛,还需要佩戴护目镜等等,一个优质的防护工具是可以做到防止外力切割的功能的。

比赛进程中,运动员们大多可以相互超越已达到冲向第一名的目的,但是为了比赛能够公平、文明、和谐的进行,比赛规则禁止队员们相互碰撞、推拉、踩踏,同样也禁止运动员们寻求队友或场外的援助行为,如果有以上行为,很有可能会被裁判判罚红牌或黄牌。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2

短道速滑选手冰刀刀尖触线即算完赛。

在径赛中,往往会以运动员身体腰部以上、颈部以下的位置撞线为准。而在短道速滑项目中,运动员所穿冰刀的`刀尖是评判依据,触线则算完成比赛。

短道速滑项目是“冰刀上决胜负”的战斗。由于比赛的整体进程较快,选手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争分夺秒的紧张感以及弯道处的激烈争夺,给观众带来了刺激的观赛体验。

在短道速滑500米比赛中,抢先占据内道进入弯道对决定比赛的走向有着关键作用。抢先入弯的运动员不仅可以获得相对较短的滑行距离,也可以在身位上取得优势。

在进入比赛最后一个弯道后,转入直道的选手们便已经接近终点线。排在首位的选手如果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他或许会选择并拢双脚完成冲线。

但如果在进入直道后依旧竞争激烈,便会出现我们在比赛中经常看到的一种画面:选手们会在不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尽全力向前伸出鞋底的冰刀,从而能够让冰刀的刀尖率先触线。很多时候,比赛的最终胜负也往往在不到一个冰刀长度的距离中决出。

短道速滑的比赛规则

短道速滑以名次论胜负,赛制采用淘汰制。首先小组预赛,前2-3名进入下一轮,即复赛;以此类推,复赛每个小组的前2-3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前2-3名进入决赛。通常500米、1000米决赛只有4人参加,1500米决赛可有6人参加,3000米可有8人参加。

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比赛途中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

如用身体碰撞、绊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则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违规被取消资格的选手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比赛。禁止脱离跑道、降低速度、冲撞、踢出局。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3

短道速滑的冰刀有何危险?

13日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B组决赛,中国选手武大靖率先冲线,排名第一。但不少网友仍在热议此前半决赛一幕。

半决赛比赛最后一个弯道,韩国选手黄大宪和加拿大选手杜博伊斯发生冲撞。随后,黄大宪冰刀后摆,而在他们身后紧追的正是武大靖。最后,出弯道的冲线时刻武大靖被哈萨克斯坦选手反超,遗憾无缘A组决赛。

王濛在解说回放时也心疼表示,黄大宪的抬刀动作“太危险”、干扰到了身后的武大靖:“你看这个抬刀动作,最后这块你看他不躲的话怎么办呢?如果他不躲的话,脸就踢刀了呀,脸踢刀就不好说了。”

那滑冰运动中的冰刀有何危险吗?事实上,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的冰刀各有不同。

短道速滑的冰刀又长又薄,而且为了过弯方便,冰刀不是固定在鞋底的正中间,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来说,左右脚冰刀均向左倾斜约15度。速度滑冰的冰刀只有一个固定点,是“拖鞋式”。花样滑冰的冰刀则带有锯齿和凹槽。

具体而言,速滑冰刀的刀刃最窄,只有大约1.4mm,相比而言,最宽的花样冰刀刀刃有3.5mm厚,可以支持运动员在冰面上稳定地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

被冰刀割破的确不是闹着玩的,因为短道速滑的冰刀非常锐利。因此,任何短道速滑比赛都对运动员的服装有严格要求,运动员的防护服是用特殊纤维制成的,其原料与防弹背心所用的相同,冰刀割不破。

超强防护

在争分夺秒的冬奥赛场上,运动员在各方面都要追求完美,而一套合适的“战袍”,将成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最强辅助”。

高速的冰上滑行,需要对抗相当于十几级大风的空气阻力,要想更快,就必须减阻。2019年年底,为了给运动员提供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装备,备战北京冬奥会,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在北京服装学院的一栋小楼里正式成立。

一件比赛服的研发,涉及纺织、服装设计、机械工程、生物力学、体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在短短三年内,从对这个领域不熟悉,到拿出了最优秀的成果。

为提升短道速滑服的防护性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下,由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团队开展针对短道速滑赛服的专业性研究。研究团队参考了世界上100多种面料,最终采用复合化纤材料打造出冬奥“战衣”,填补了我国短道速滑赛服研发的空白。

研究团队是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为基础,开发的一种轻质且兼具良好强度与弹力的高性能复合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是使复合纤维具有耐切割性的最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聚乙烯性能与相对分子质量息息相关,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拉伸强度、表面强度、耐磨性、耐蠕变、耐老化和耐切割性越高。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在纺丝过程中具有高取向、高结晶等特点,进而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其中包括纵向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这些都是影响短道速滑服抗冲击性能和耐切割性能的主要因素。

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为基材赋予了短道速滑服优异的防切割性,可有效防止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时被冰刀划伤。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强度可达钢丝的15倍,比芳族聚酰胺纤维强度高40%,超出国际滑联标准要求。与以前的短道速滑服装相比,国产“中国红”短道速滑比赛服首次将原来的双层结构改善为单层360°全身防切割,全面保护运动员身体。

此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密度值仅为0.97克/立方厘米,在保证防切割性能的基础上能够减轻产品质量,减少运动员体能消耗。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纤维比尼龙轻30%、比芳纶轻40%、比炳纶轻45%。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俗称氨纶,因其独特的拉伸回复性能在功能性弹力纺织品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将运动员的肌肉牢牢包裹,避免身体晃动造成对比赛的影响。

此外,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和氨纶进行复合,不仅能充分发挥原料自身的性能优势,而且可以最大效率地促进纤维间的配合,提高纤维利用率,降低短道速滑服成本。

短道速滑既是速度的竞争,也是阻力和耐力的比拼。这套更轻盈的短道速滑服,帮助运动员和空气阻力作战,中国短道速滑队也借此在赛场中一展风采。

该套短道速滑服采用空气湍流控制减阻和边界滑移减阻技术,相比普通滑冰服,减阻力提升5%~10%,可将空气迅速导流。最后再通过风洞测试,为每位运动员量身定制、调整版型和人体分割线最佳位置,优化升级减阻性能。

因此,这套跟空气阻力战斗、可以帮队员们在风驰电掣的比赛中减少空气阻力的装备,被称为“冰上鲨鱼皮”,成为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上的“最强辅助”。

手套也是短道速滑必须佩戴的装备。为防止被冰刀割裂或被冰层弄湿,短道速滑手套也采用防切割材料,所用材料采用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和氨纶混纺而成。

此外,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高速过弯时一般左手会碰扶冰面,因此左手手套5个指尖部位要加固一层涂有材脂或胶质保护层的手指扣,以减小运动员在弯道扶冰过程中的摩擦力。

《短道速滑运动员什么部位触线算完成比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