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倾听宝宝的想法
怎么倾听宝宝的想法?生活中由于各种外界的原因,让宝宝的某些表现不尽如人意,而这些外界原因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宝宝,没有倾听宝宝的想法,下面讲讲怎么倾听宝宝的想法。
怎么倾听宝宝的想法1
相信孩子自有想法
心怡不到3岁时,非常想游泳,为了证明符合游泳教练的要求(能独立上厕所),自己爬上了成人的座便器。现在她学习游泳已经一年三个月了,有些厌烦,而且还很不喜欢被教练训斥强迫学习,抵触情绪也很强烈。
我让她自己选择,对她说:“如果你想潜水看海底的珊瑚礁,想和小鱼一起游泳(这是她最初想学游泳的原因),就必须学会游泳”但现在她自己选择放弃,我也会同意的。
要相信孩子,有时候她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当初心怡自己选择在早教中心学习,半年后,她的确更自信了;而她在乐器行的众多乐器里选择学习钢琴,三个月来,她也一直愉快地学习着。
“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多和孩子在一起,不是一定要培养什么特长,而只是和她一起说说笑笑。这不是什么育儿经验,而是我对自己的一点要求。”
学会和他人友善相处
心怡现在能很容易地和各种年龄的孩子愉快相处,她的好朋友分别在2至9岁不等。但这几个孩子对她来说不只是玩伴,而是愿意拿出自己玩具来分享的好朋友。
我在心怡3、4岁的时候,一直陪在她左右,不仅是身体的陪伴,而且还是心灵的陪伴。我会随时对她说:“我爱你,我最爱的人就是你!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我还会特意与她讨论“梦境”,比如:时常问她睡得好不好?开心吗?由于起床时的心情会影响一天的情绪,如果女儿做了恶梦,我会让她复述出来,并且旁敲侧击地引导她找出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来,不仅心情好了,也会很有安全感,对自己更有信心。
和孩子达成协议很重要
平时应该通过协商和孩子达成妥协,让她感受到关爱。比如当强迫她遵守某些规定时,即使她不满意,也还是会想“妈妈是否有道理”,然后听从劝告。有时侯,即使训斥孩子,也要令她明白:“因为自己做的不对,妈妈才生气的,而非妈妈不爱她。”
孩子都是喜欢玩具的,也想拥有自己没有的,更可能表现出“什么都想要”。这时候千万不要随便训斥她,而应引导和调节。
比如:“太多了!”或者“家中有类似的,可以选择另外一款。”如果劝说有技巧的话,完全可以让她购买你希望的那款。但如果她真的看准了,不想放弃,最好尊重她的意见。
怎么倾听宝宝的想法2
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爸爸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因为这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提速、竞争压力的加大,爸爸们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法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现代家长不应该只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而是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为亲近。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最佳听众、最想说话的人便是爸爸和妈妈,每天哪怕是2小时、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都好,爸爸妈妈都应该学习当孩子的听众。
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此一来,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优缺点,然后再针对其缺点加以引导,而对其优点则予以鼓励,以求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多元智能。
倾听也是一种爱。
有的时候,对孩子要听话听音。其实成年人的偏见是很多的,他们觉得孩子没有什么思维,孩子很简单,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其实未必。没有倾听就难以发现。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只言片语都是真实的、可贵的信息。
我们要学会翻译,学会继续去问。比方这个时候你可以温柔地拥抱着孩子,问他:是吗?怎么回事啊?
让孩子用平静的心情把事实断断续续地说出来,这个时候你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所以说,倾听是一种爱,倾听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的角色往往是个主动的角色。因而爸爸有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一见到孩子,特别是当孩子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特别多。
在爸爸看来,孩子要多说,多批评,才会有进步。其实,这样的看法与做法是不明智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太急于表达,却忽略了孩子的反应。
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听懂你的话,或者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你的教训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还可能恶化了你们的亲子关系。
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爸爸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因为这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为什么会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孩子在小的时候,倾诉的意愿没有得到您完全的重视,因而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和您交流了。其实,孩子年纪越小,越适宜进行代际沟通。如果坚持下去,孩子即便大了,也会习惯于与您交流。
当孩子有安全感或信任感时,才会向其信任的成年人诉说心灵的秘密。因此,父母应无条件地爱孩子,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样,才有可能经常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而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学会倾听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爸爸谈话。爸爸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他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爸爸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
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爸爸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爸爸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他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
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爸爸!
这是一位深深懂得爱的好爸爸。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
试想,如果这位爸爸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观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家长,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家长。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批评和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倾听
二、放下架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的过程也是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爸爸必须放下架子,主动接触孩子。其次,爸爸必须认真倾听孩子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
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加信任家长,达到和家长以心换心、以长为友的程度。
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对家长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培养的过程因此将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时批评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严格地说,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宗旨的。
其实,父母和子女发生矛盾在所难免。作为长者,我们应该让孩子把意见申诉完,要耐心地倾听,如果不等孩子讲完话,家长就主观臆断地下结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会表现得十分强烈。
每个人都盼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才会发生效应,何况在许多争论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边的。
三、摈弃偏见
在一个家庭聚会上,一位客人测试主人的孩子说:假如你驾驶飞机载着乘客在空中飞行,突然发现飞机有问题,出现故障,没油了,你怎么办?
这小孩直截了当地说:我就赶快跳伞,让他们在飞机上等着我,我要第一个跳伞!
许多客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客人还笑得东倒西歪的,就觉得孩子真鬼头,一发生故障他第一个跳伞,先想到自己跳伞自己逃生。
而这时,孩子爸爸接着问道:然后呢?
这个小孩说:我去取汽油,然后回来救他们。
听到这句话,客人们的笑声戛然而止。他们没想到在孩子单纯的、幼稚的举动当中,包含着一颗博爱的心。
我感觉到这位爸爸有一个十分可贵的地方,就是他继续倾听孩子讲话,最终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有的时候会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偏见,认为孩子没有多少想法,或者认为孩子自私,或者认为孩子空想,而误解甚至冤屈了孩子。
其实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
著名的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经常听不懂大人的话,孩子懂道理是看会的,不是听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体谅孩子的这种难处、这种特点,你对他了解得越多,体谅得越多,你的教育就越有良好的效果。
四、善用停、看、听
在这里与各位家长做个小测试,看看在下面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处理。
孩子放学回到家,向你报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处罚了身为爸爸的你会采取以下何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为什么?是不是你不乖?第二种反应: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第三种反应:好了,不要难过,下次改进就是了。第四种反应:看你的样子很伤心,愿不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爸爸,你会是第几种反应?
我认为大多数的爸爸都不会选择第四种,而孩子最希望的恰恰是第四种,因为孩子此刻最希望有人倾听。通常,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家长应运用停、看、听三部曲,来完成良好亲子沟通的乐章。
停是暂时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看是仔细观察孩子的脸部表情、手势和其他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的行为;听是
专心倾听孩子说什么、说话的语气声调,同时以简短的语句,如你觉得老师不公平、你很生气自己被冤枉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和引导出来。
也许孩子的行为确实有不对之处,但也不要急于批评和纠正。倾听反映之后,试着去接纳孩子,如我了解我体会到别担心孩子会误解你的意思,因为点头不表示赞同,接纳也不表示违反自己的立场。
等孩子倾吐完心声、情绪较平稳后,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如有什么方法不再被处罚以后如何改进等,激励孩子思考,帮助他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的重视,现实生活中每个家长都无比地重视自己的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体会不到呢?为什么仍然有很多孩子总是埋怨着自己的家长不理解自己,不爱搭理自己呢?
很多情况下都是父母做得不到位,不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总把孩子当小孩子而不去重视他内心的感受,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加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就越来越难填平了。
有一次,我在呼和浩特给家长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些家长领着孩子,跟我咨询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般来说,当着众人的面,家长提的问题都比较照顾到孩子的自尊。
可是,这次有位父亲,就当着自己孩子和众人的面,说自己孩子多么多么差,甚至还说孩子偷偷摸摸。
听他说到一半,我就开口说:“请你打住吧!”
有句老话说:“人前教子,人后教妻”,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不管在什么场合,尤其是当着众人的面,就更应该给孩子留一点儿尊严。当着那么多家长,那么多学生,那个家长竟然把他的孩子说的一无是处,满身缺点。
我说:“你知道你孩子的缺点,你能不能说出孩子的优点?”
他想了半天,才说:“孩子挺聪明的,可就是不爱学习。”
我说:“我想我们最好也来听听孩子对你家长的看法。”
那孩子已是五年级学生了,他就朝他父亲说开了:“第一,你好喝酒,喝完酒以后,你经常回家发酒疯,有时候把我吓得心惊胆战,我都不敢在家里学习,但又没有地方去,我坐在房间里面老是有一种恐惧感。
你还经常地打我,而且你打我的理由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因为你喝多了酒,你就拿我耍酒疯。你还逼着我随着你的思路来,但是我是有主见的,我不随着你的思路来,你就看我不顺眼,就揍我。第二,你还说谎。
有一年你答应我考到哪个名次,就给我买个好礼物,结果我达到这个名次了,你却不兑现。”
孩子说:“你跟我的关系,就是一个猫和老鼠的关系,你是猫,我是老鼠,你从来不听我的意见。好多事情,我在家里想要和你沟通,可你总是劈头盖脸地怎么怎么着,根本没有我说话的权利,所以后来我就不听你的了。
你说话我是坐在旁边听,但是我内心是一直抵抗的,我就跟你没有共同语言。”
我说:“好了,你当家长的,觉得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
那位父亲低下头,说:“我孩子说的是事实。”
我说:“我们大人不也是有许多缺点吗?孩子更不可能没有缺点,孩子有缺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他们才需要教育,才需要成长。而我们是成人,我们要先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榜样,对不对?”
这位父亲就开始跟孩子道歉,说:“孩子我确实对不起你,你说的我原先都不知道,原来我对你造成这么多的伤害。好,我保证,第一,咱们今后是朋友。第二,我今后不喝酒了。第三,我今后保准不再打你。第四,我今后对你的承诺我一定要兑现。”
家长很诚恳地跟孩子赔礼道歉,那个孩子也很感动,说:“爸爸,其实你优点挺多的,你也挺不容易的,你工作很累,很能吃苦,咱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与你的吃苦是分不开的。”孩子还说了爸爸的很多优点。
那天,父子之间得以沟通,孩子的自尊心也得以抚慰。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的苦水往往无处倾诉。孩子本来与别的同学接触就有限,而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也不大会劝导别的同学。所以,孩子可以吐苦水的知心人,其实就是父母。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跟你吐过苦水,你做家长就有问题,你不要说孩子不跟我说话,他为什么不跟你说话?你要多想想原因在什么地方,你就知道了。
所以家长应该多倾听,让孩子敢跟你谈。什么时候,他能把自己的一肚子苦水都向你倾诉的时候,行了,没问题,这个孩子是一个很阳光的孩子。